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
“鋤禾日當(dāng)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?!边@是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詳?shù)脑姟R驗槊恳活w糧食都浸透了農(nóng)民的心血和汗水,所以,珍惜糧食是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就懂得的道理。
我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。
第一個故事是因節(jié)儉而產(chǎn)生的美食。有一種普通的蔬菜叫空心菜,它是一種生長期極短、價格低卻營養(yǎng)豐富的蔬菜,無論怎么烹制——熗炒、涼拌,都非常美味。一般南方人都喜歡燒這道菜,而且有些心思細膩的主婦會先把空心菜的葉子掐下來燒菜吃,再將空心菜的稈子放在陰涼通風(fēng)處。幾天后,稈子發(fā)生了變化,從口感上來說,它已經(jīng)從清脆變成脆韌,將它和豆豉或者辣椒一起炒非常好吃。
炒飯是中國人對剩飯的一種利用。在中國,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餐廳大廚,都不會去用剛剛燒好的米飯去做炒飯,一般都會用隔夜的米飯來做。隔夜之后的米粒外表緊縮、脫水,更加富有彈性,特別容易裹蘸料汁,這樣做出來的炒飯才既好吃又很香。
其實,不僅是炒飯,中國人在利用剩菜剩飯上花費了非常多的心思。比方說吃不完的食物會用鹽腌制,做成各種醬料或者臘肉等。隨著時光的流逝,這些因節(jié)儉而誕生的美食成了解密“舌尖上的中國”之重要密碼。
第二個故事是我自己家的事。我小時候生活在一個物資并不富裕的年代,那時候逢年過節(jié)才能見到雞鴨魚肉。每次吃魚,家里人總是讓我和姐姐吃魚肉,父親吃魚尾巴,母親吃魚頭。現(xiàn)在時代變了,魚頭賣得比魚肉貴。有一次在家里吃飯,我無意中說錯了一句話而傷了母親的心。我說:“哎呀,以前你總霸占著魚頭不放,我們現(xiàn)在才知道魚頭這么好吃?!蹦赣H傷心是有理由的,因為魚頭里沒什么東西,魚肉才是最有營養(yǎng)。在我們的家庭飲食里,有很多下腳料完全是因為加上了充滿愛心的烹飪,才讓一個家庭在清貧中維系著溫暖的幸福感。
改革開放之前大部分中國人都很窮,所以很多簡單的食材在廚師們手中因飽含愛意而化腐朽為神奇。美食由三個因素組成,食材、工藝和人,其中最重要的是人,人世間最好的美味是人與人之間的愛和親情。
現(xiàn)在,饑餓的年代已經(jīng)離我們遠去,但我們不能因為物質(zhì)豐富就產(chǎn)生浪費的沖動,一粥一飯,當(dāng)思來之不易。我們更應(yīng)該珍惜每一份食物,學(xué)會知足,學(xué)會感恩。就像那句老話說的:但存方寸地,留與子孫耕。
- 上一條秋日雜想
- 下一條愿你的榮耀,永不散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