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真李白 高適真高適
和幾個朋友聊起今年暑假上映的追光動畫《長安三萬里》,皆感慨不已。一個是看上去“高不著調(diào)”的李白,一個是肩負(fù)家族使命的高適,就像月亮和六便士,就像每個人心里的兩個自己。
李白,坦率真誠。年少時,從不隱藏自己的抱負(fù),到了中年不得不面對懷才不遇的現(xiàn)實(shí)。看似灑脫不羈,背后卻是太多的身不由己和求而不得。因?yàn)槌錾碛谏倘酥?,沒有資格參加科舉。若要考取功名,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。他屢吃閉門羹,屢受挫折,但依然充滿自信,回敬到:“大鵬一日同風(fēng)起,扶搖直上九萬里。”沉寂數(shù)年后,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,也得到唐玄宗的召見,成功進(jìn)入翰林院。本以為可以一展抱負(fù),卻不料非但得不到重用,還慘遭奸臣排擠。
求功名中屢屢失意的李白,給世人留下了“人生得意須盡歡”的肆意灑脫,也留下了“天地一逆旅,同悲萬古塵”的悲涼色彩。即便如此,李白因跟錯人而落難,卻在大赦后返回時,高聲吟誦“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”,足見他的豁達(dá)。
知乎上有個高贊問答: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李白?有個回答一針見血:“除了喜歡李白的文采,更多的是因?yàn)樗玫闷?、放得下的性格?!?nbsp; 高適,出生于渤海名門高氏一族。他的祖父曾為大唐的邊疆安定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奈何從父親這代起家道中落。但是,出身于功勛世家的高適從小就有以身許國的凌云壯志。當(dāng)年僅20 歲的高適來到京城,尋找入仕的門路,可惜并沒有引起眾人的注意,更沒有達(dá)官貴人給予引薦,他只好失意落寞地回到家鄉(xiāng)。他曾到長安參加科舉,可惜落第。在長安呆了三年左右后返回家中,以種田、打魚和砍柴為生。彼時高適已是35 歲,雖然飽受貧苦的折磨,但他仍然積極樂觀,在努力維持好生計(jì)后,還熟讀經(jīng)書,刻苦練劍,每日與書為伴,聞雞起舞。
影片中說,高適在不斷尋找之后,終于決定去邊關(guān)做個文書。他沉穩(wěn)踏實(shí)、忠心愛國、有勇有謀,一步一個腳印,最終做到節(jié)度使。時代也讓他鎮(zhèn)守一方,圓了他的夢。一句“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誰人不識君”流傳至今。電影最后留了一句話:幾個詩人中,唯有高詩人封了候。原來如此!
正如電影制片人所說,“長安”是李白、高適心中的“理想之地”,而“三萬里”是他們與“理想之地”的距離。面對這般距離,面對重重困境,他們依然堅(jiān)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負(fù)。這種人生態(tài)度,不論在當(dāng)時,還是在當(dāng)下,都彌足珍貴。
如果非要用一句話概括這部影片的觀后感,那就借用朋友的結(jié)論:李白真李白,高適真高適。